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提纲 一、大会的主要情况 二,党的十八大主要精神 一、大会的主要情况 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这次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是一次高举旗帜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伟大进军,开启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崭新征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展现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了更加壮丽的前景。 党的十八大应出席代表2268名。十八大代表结构与分布比较合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692名,占30.5%。工人党员代表比例较大幅度提高,由十七大时的51名增加到169名(含农民工党员26名),比十七大时提高5.1个百分点。代表平均年龄52岁,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2122名,占93.5%。参照十七大时的做法,中央确定了57名特邀代表出席党的十八大,特邀代表享有代表同等权利。中央还邀请了314名党内有关负责同志和部分党外人士列席大会。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习近平同志有个概括,就是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4个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最大问题,也是整个报告的灵魂。把握这个主题,对深刻理解十八大精神至关重要。 攻坚克难,这个话很有分量,很有所指。我们过去战争年代不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讲,就拿我们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来,我们攻克了多少艰难险阻,克服了多少艰难险阻。说白了,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表明了我们一种决心和勇气。我们不怕困难,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你怎么办?在困难面前缩手缩脚,或者说绕着困难走,或者在困难面前我没有任何招数应对,这绝不是我们党的风格。大会的主题把攻坚克难作为十八大报告开宗明义当中提出来,表明我们党要继续全面的深入系统的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还要大刀阔斧的改革。 大会的主要成果 1,胡锦涛同志代表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行动纲领。 2,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体现了十七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成果,必将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发挥更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这次党章修改的主要内容归纳为15条,概括起来主要是6个方面。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地位的内容。 二是充实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成就的内容。 三是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 四是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充实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内容;增写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段落。 五是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 六是对部分条文作了适当修改。 党的十八大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有利于实现党章的与时俱进、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维护党章的权威性、保持基本内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更好地发挥党章在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中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大会和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深得全国人民信赖,深得全党同志拥护和信任。我省鹿心社同志当选为中央委员,尚勇、舒晓琴、莫建成、王文涛4位同志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周泽民同志当选为中纪委委员。 我觉得十八大确实是我们党在一个十分关键的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关键的会议。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一个评价?主要是因为十八大所做出的战略决策,它将直接影响着我们国家能否建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甚至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科学发展观成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样一些重大判断,将会影响我们中国未来的长远发展。所以,它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做出的决策也十分重要。 十八大的新气象 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中共十八大可圈可点的亮点很多。而笔者对此次整个大会盘点之后发现,其中以下七个方面的亮点最为出彩和令人称道,有着非同寻常的示范作用和政治意义。 第一,开幕式简短精彩,开启良好会风。这次会议少了惯常的“开幕词”、原文宣读报告等“八股”式的繁琐缛节。这次只讲要点,100分钟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新风,为未来如何精简会议、改变会风开启了先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导向作用。 ??? 第二,主题报告内容新,令人振奋鼓舞。十八大报告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而这次报告内容出现许多新提法、新亮点、新举措、新部署,比如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提出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建成”小康社会等,特别实在,格外亲切,给力带劲。90多条. ??? 第三,新一届“两委”组成人员年富力强,充满朝气。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组成人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平均年龄56.1岁;女干部33名;少数民族干部39名;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占95.7%,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37.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5名。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是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值得信赖、充满活力的中央领导集体。 第四,政治局常委减到7人,为今后机构“消肿”作出示范。中央政治局常委首先“瘦身”的实际行动,从此必将有力推进基层机构精简改革的步伐,避免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一正10余个甚至20多个副职怪象的发生。 第五,习近平就职演说朴实诚恳,为官场带来一股清风。11月15日上午,刚刚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与新当选的其他6名政治局常委首次同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时所发表的就职讲话,没有“八股文”那种冗长的起承转合,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排比句递进句渲染造势,说的都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大白话、大实话、家常话,诸如教育、工作、收入、社会保障、医疗服务、生活环境、孩子成长等,打铁还须自身,令人为之耳目一新,一扫过去“官样文风”和“官腔官调”等等陋习。 ??? 第六,胡锦涛“裸退”展现宽广胸襟,标志中共执政正在走向成熟。过去总书记可能要换,军委主席是不是还要再干两三年?各种揣测很多。这次胡锦涛同志带了一个好头,胡锦涛同时卸下总书记和军委主席职务,不仅是对下届班子的充分信任,而且开创了中共60多年来执政党领导人“到站下车”、“全身而退”的首例,同时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和高风亮节,这个在国内外反响很大。这个也是带了个好头。再过五年,按照目前不成文法,也许再过10年还有一次大的交接,这个头带的很好,平稳过渡。这是我们国家创造了一个新的权力交接的模式。咱们今天还可以深入的总结。 第七,报告最重要的四个热词,充满期待。一是“人民”,在报告中出现145次;二是“改革”,出现86次;三是“创新”,出现55次;四是“公平”,出现20多次。这四个热词,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让全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的有尊严的生活,都获得公正、公平的发展机会,而最重要的实现途径就是“改革创新”。要明确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要“不为任何风向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推进。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主旋律。 二,党的十八大主要精神 十八大报告全文28000多字,基本框架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引言部分,交待背景,揭示主题,明确党的责任和使命。二是正文部分,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总论(第一至第三部分),此部分是整个报告的灵魂和核心,明确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价值意义,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分论(第四至十一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格局以及国防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外交国际战略作为内政外交保障共八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要求;(3)专论(第十二部分),专题论述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三是结束语,寄希望于青年、寄希望于人民、寄希望于未来,全党通过团结来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 十八大报告博大精深,内容非常丰富,我主要想从六个方面来介绍, 一、对过去五年工作和十年历史做了一个新的总结 十八大报告一个亮点,对过去五年工作讲得很客观,既讲了十个方面的巨大成就,同时又讲了六个方面的不足、问题和困难。包括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讲成绩理直气壮,摆问题也直指要害,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感受完全吻合。 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里面,把过去报告翻一下来比较,像这样来直面我们现实问题的,十七大讲了,再就是这次讲了。这次比十七大讲的更直接。还不是从发展的眼光,从将来要求来讲,这次直接讲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这需要胆量和胸怀。我觉得十八大报告在这个方面开了一个好头,直面问题,不要回避。我想我们各界领导都应当这么来学习,实事求是,这样老百姓才拥护你,问题摆在那里,要直面。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作风,值得提倡,什么叫讲真话?这就是讲真话,只讲一面,不讲另外一面,那就不是讲真话。对10年的历史做了一个基本的评断。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这是我国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10年,因此也被称为“民生十年”。特别是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更为出色。很多中国人喜欢“8”这个吉利数,但谁都没想到2008年会发生那么多事,而且一个比一个大。先是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接着就是导致重大伤亡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再接着就是9月15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以此为标志,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而且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对我国冲击非常大,外贸订单减少,工厂减产停产,山东、福建、广东等省份,甚至有外商因资不抵债弃厂而逃。工人讨不到工资,政府在财政收入锐减时还要收拾烂摊子,大批农民工不得不提前返乡。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出手、实施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并迅速推出扩内需、促增长十项措施,到2009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就恢复到8.9%,在全球率先回暖,形成“风景这边独好”。这一切又正好发生在我们着手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时。。我们党在保增长还要转方式的双重繁重任务下,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并没停步;推动民主法制,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也没放松。同时还在改善民生上迈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大的步伐:建立了总人数超过13亿的世界最大的医疗保障网,在住房、教育及“三农”方面的投入之大也前所未有。特别在席卷西方的“失业潮”中,由于我国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连续5年超千万,相当法国总人口;我们还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一系列盛事。这期间经济还继续高速增长,实现了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德国而位居世界第二,进出口超过德国位列世界第一,危机反而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从当年的9.7万亿到47.3万亿,基本上是增加了5倍。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20%。 在这样短时间里,这样一种特殊形势下,我们党为13亿中国人做了这么多大事、好事,做了这么多让世界震惊的事,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执政党可以相比。瑞士《新闻报》说,在数千年历史中,中国从没像现在这样表现优秀。今年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针对70名美国大公司的CEO展开一项调查,其中一条是世界上哪些组织最称职可信?没想到在美国这个自我优越感极强的国家,CEO们的回答,中国共产党竟然排第三位,排名位次远高于美国总统和美国国会。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处理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各种调节手段交替运用之娴熟,令人惊叹。英国《金融时报》甚至用了这样一个标题:“中国共产党是美国CEO的榜样”。 我们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报告说,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二、进一步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 十八大最大的亮点、最重大的成就就是对科学发展观有一个新的定位。科学发展观是03年非典期间胡锦涛同志到廊坊考察提出来的。在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宣布。十年来,我们一直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都是这么一个表述。其实召开十七大时,很多人已提出这个意见,但胡锦涛不同意,他认为科学发展观提出时间还不长,还需要经受实践检验,因此虽然写入了十七大报告和党章,但没有提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经过这10年,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次十八大报告开宗明义提出了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修改《党章》的时候也说明了这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同等地位。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 科学发展观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十七大已经讲了,十七大讲了四条,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或者是根本特征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讲了这么四条。这次还是这样讲,但是又换了个角度,他叫更加自觉,即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是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第三更加自觉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第四更加自觉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第一个就是前面叫做更加自觉,就是我们已经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了,但是要更加自觉,第二就是后面要把它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就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不仅是学习,而且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它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所以前面叫更加自觉,中间是叫深入贯彻落实,讲了这么四条。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是什么?十七大报告没有讲,只讲了科学内涵,前面讲了四大要素,精神实质没有讲。这次进一步总结经验,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是什么。16个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报告还对科学发展做出很多新表述,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创新的理论,提出“三个无止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从而为科学发展观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 三、宣示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重要性。十八大报告强调:“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报告中被人们提到最多的两句话。这两句话确实重要,因为是昭告国内外我们到底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总书记用了“老路”、“邪路”这样振聋发聩的语言,就因为中央不希望任何人对我国发展走向产生误判。 所谓封闭僵化的老路,就是改革开放前中国所走的道路。国内确实有些人想回到那条路上去。他们把当前出现的社会收入差距扩大、诚信缺失和消极腐败等现象,简单地归咎于改革开放,产生怀旧情绪。 所谓改旗易帜的邪路,是指国内外有人鼓吹的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道路。就是西化,全盘西化,走完全是西方体制机制的那个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斜路,那走什么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个探索阶段这个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就这一段话讲的这个地位非常高,强调是我们党90多年创造、奋斗、积累的全部成果、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就是那个针对性,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斜路,它有很强的现实的针对性。 第二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要点的第三部分,叫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社会主义的新胜利,他在里面的第一个层面就讲这个内涵,就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什么是道路,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就是道路。然后说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战略的科学理论体系。制度讲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的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然后讲了法律体系,还有基本的经济制度等经济体制,还有一个表述,就是道路是什么,理论是什么,制度是什么,全文大家拿到单行本要点里面都说的很清楚,那个报告中都有了,这是第一个层面,讲什么是道路,什么是理论体系,什么是制度。 就是道路,理论,制度这三者的关系。 他们分别起到什么作用,占有什么地位,我觉得这一次是新讲的。十八大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路径,就是我们走这个道路是实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它是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有机结合相互配套,整体协调,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现。 第三就是怎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有三总: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个总,我们不是第一次讲,以前都讲过,但是这一次把它概括在一起,把它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把这三个总囊括在一起,这是第一次讲。以前都分别讲过,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讲的三个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不能满足落后于需要的生产,这个主要矛盾没有变,然后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总布局就是五位一体,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把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又更加充实、丰富,讲了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第四,就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制度。要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第五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必须要牢牢把握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把它概括为八个“必须坚持”,我觉得这八个必须坚持就是对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拓展、丰富、深化,是对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基本经验的一个总结。第一个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我觉得在这八个必须坚持里面,把人民主体摆在第一特别好,就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我们新的政治局常委,七个常委产生以后,记者见面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特别强调人民的主体,人民的期待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报告中讲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人民主体,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利益至上这样一种价值观。第二条就是必须坚持和发展生产力。第三条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条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第五条,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第六条,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第七条,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最后一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个人理解这是对我们党原来提的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个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拓展,一个丰富,一个深化,就是这八个必须坚持。 第七就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三个自信已经在7.23讲话中已经讲了,这次报告是这样讲的,他说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撤退,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然后讲了两个一百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家都关注到了以前是叫建设,现在叫建成,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讲完这两个一百年以后,他说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是挨着两个一百年,第一个一百年是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讲完这两个一百年时候,他说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第二,中国改革的特点、特征。我觉得中国改革最明显的特征是渐进式改革,就是相对于苏东,苏联东欧的休克疗法,我们叫做渐进式改革,什么叫渐进式改革,我把它概括为“六个先后”:一是先农村后城市,我们改革是先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先沿海,我们有14个特区;二是先沿海后内地;三是先经济后政治;四是先外围后核心;五是先试验后推广;六是先易后难。渐进式改革有它的好处,就是可以减少阻力,避免比较大的动荡与风险,容易探索起步与成功,但是渐进式改革也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讲的改革到了攻坚时期,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它助长机会主义行为导致权力悬殊,形成弱势群体,所以它也带来一些不可忽视的巨大问题,就是这个渐进式改革。 第三,凝聚改革共识。现在的问题我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凝聚改革共识,或者叫凝聚再改革共识。改革已经30多年了,那么现在改革的态势是什么样的?理论界、学术界有很多讨论,学者们、专家们有很多文章,老百姓也有很多表述,大概主要有这么几句话,就是改革30多年以后,改革出现了疲劳症,不像70年代末,80年代那个改革的热情、动力,改革出现了疲劳症,改革的动力在减弱,改革的共识在减少,对改革的质疑甚至是批评在增加,就是形成弱势群体、贫富差距等等没有很好的解决,所以对改革的批评,质疑在增加。改革的代价、成本、难度在增大,这主要指的是利益集团,利益集团要维护既得利益,阻挠改革,所以改革的代价成本,难度增大,改革到了深水区,就是改革初期的时候我们可以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改革到了深水区,意思就是说现在水很深了,你摸不到石头了,所以我们现在说顶层设计。再比如改革30多年积累的社会矛盾凸显,改革到了关键时期,改革到了十字路口,因此需要凝聚改革共识,需要凝聚再改革共识,大家注意这一段时间的《人民日报》和《人民论坛》有两个专栏,一个专栏是关于我们社会的包容性,一个专栏就是关于我们改革的共识性,怎么扩大包容,怎么凝聚共识。这个社会有些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有一个底线,一个要有一个共识,如果没有共识,没有底线,这个社会就难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是存在很大风险的,一个是要有共识,一个是要有底线。因此,需要凝聚改革共识,凝聚再改革共识,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 第四,怎么推进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系统性、艰巨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长期性,特别是改革涉及到利益关系、利益格局间的调整,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利益不同,认识不同,角度不同,会出现一些争议甚至是非议,改革还会受到来自左的和右的方面的干扰,左的就是封闭僵化的老路,右的就是改旗易帜的斜路,还会受到这两方面的干扰。因此,这个报告中这几年那两句话经常讲,就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就是要推进改革,把改革继续推向前进。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中国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取决于我们在改革开放方面有没有新的举措,新的进展,新的步伐,要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大家开玩笑老是说改革到了攻坚时期,那么改革到了攻坚时期是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就是兵临城下了就等着吹冲锋号,就要攻这个城了,这叫改革到了攻坚时期,但是这个冲锋号老是不吹,老是不响,所以我们躲不开,绕不过,必须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这是特别重要的,这是第三个大问题,坚定不移的依靠改革,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这里讲了四点,第一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第二中国改革的特征,第三凝聚改革共识,第四把改革推向前进。 四、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我们知道,“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小康社会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发展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经过10年的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成就,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100年翻一番”的“两个翻番”,使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切近,同时标准也更严、要求也更高。 报告强调,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必须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报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各个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报告关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是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新飞跃,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美好前景的奋斗热情。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任务。 我们党对发展内涵的认识有一个拓展和深化的过程。大家知道最早我们叫两个文明,就是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抓,我们叫两个文明,一个是物质文明,一个是精神文明。然后我们到三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又提出政治文明,然后到四位一体,十七大讲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就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四位一体,到了十八大我们加进了生态文明,市场经济,民主法制,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五位一体反映了我们对这个理解的认识的一个拓展与深化。 这个五位一体,我觉得它是一个整体的协调,就是在整个这个战略布局中还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然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这样一个五位一体整体协调,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全面发展这样一个概念。 在具体讲这五位一体之前,还要讲一个概念,就是战略机遇期。因为总书记在讲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他说纵观国际国内大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可以给我们各位代表说一下,这个报告在起草过程中,就战略机遇期这个问题咨询了很多专家的意见,我也参加过讨论,这个战略机遇期还要不要写,如果要写怎么写,大家都知道我们原来的表述是在21世纪,就是这个世纪的头20年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那么这头20年的第一个10年确实是我们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因为9.11给了我们10年的时间,我们发展非常快,05年我们抓到这个战略机遇,超过了英国和法国,08年我们超过了德国,2010年我们超过了日本,就是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但是去年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东,北非的阿拉伯国家从突尼斯开始,出现了很多国家的颜色革命,或者是中东,北非的巨变,还有美国去年提出的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这两个东西一作,对整个国际战略布局,包括我们周边的局势和环境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所以干部、群众、老百姓、学者都关注这第二个10年还是不是战略机遇期,开了很多专家研讨会。最后十八大报告说,我们纵观国际国内大事,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第一句话。 第一句话还是延续,我们还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他又加了第二句话,就是我们要看到,准确判断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都发生变化了,就包括了我刚才讲的这些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有第三句话,就是说全面把握,我们要认识这个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付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我觉得这个讲的三句话不可分割:第一,我们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二,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变化了,第三,我们要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付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这就是有一定的前瞻性,我在这里要说的是一个观点,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第一,美国已经成功的或者说比较成功的遏制了两个世界第二,因为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二,他遏制了两个世界第二,一个是政治上遏制了前苏联意识形态冷战,第二个经济上遏制了日本,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这个世界第二不太好当,所以美国现在是重返亚太,重返亚太再平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么怎么办,我们就要沉着应对,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这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济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这一战略抉择,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先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主题主线的重大战略意义作了强调和阐释,再次表明贯彻主题主线不是一个局部性问题,也不仅仅是对经济工作的要求,而是影响改革开放兴衰成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四部分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主线”,对今后五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四个着力”、“五个更多”的发展思路,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大任务。报告围绕主题主线对今后五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对于我们从全局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动员各方力量,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坚决执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政治方面强调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依法治国,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部分一共讲了七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这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七项重点任务。学习十八大报告第五部分,特别引人注意的有三点: 一是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将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进行了阐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提出,丰富了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指明了正确方向。这里面特别强调,协商民主最后一段讲要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二是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提出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等,对于保证党和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是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从而把社会主义法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贯穿在整个报告之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文化方面就是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因为我对文化问题比较关注,去年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一个决定,就是深化无论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在各地也讲过关于文化,去年这个决定通过以后,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从社会到民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度重视,关注文化问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文化已经成为主题词、流行语,深入民心。现在中央的表述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好多省都是文化强省,很多市是要文化强市,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来重视强调文化的战略地位。 文化具有什么战略地位,我们往往这样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文化是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国家在走向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我们又说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文化是高处的水,要占领文化的制高点,文化是软实力,文化要走出去等等这些表述,就强调文化的重要性。我们还讲文化立国,文化强国,文化复兴。那么我们现在的GDP是世界第二了,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能排到第几呢?不好说。我们的杂志,期刊,我们的电视剧数量世界第一,因为我们国家大,人多,所以我们的杂志、报纸、电视剧发行量都是世界第一,但是影响力究竟有多大?跟《华盛顿邮报》、《基督教箴言报》,跟CNN、BBC相比,你的影响力到底多大,我讲一个数字,全世界文化市场的份额,美国竟然占了43%,几乎占了一半,整个欧盟占了34%,第三是日本占了10%,第四是韩国占5%,第五是我们中国占了4%。所以,这个文化软实力和我们经济硬实力地位不协调,不配套,所以还要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增加我们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现在我们比较重视这个事了。 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那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怎么概括?这就是我们十八大要做的一个事,这些年来我们理论界开了多少研讨会,中宣部多少课题,征询了多少专家的意见,开了多少个课题组,就是要凝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刚才我讲了传统文化四个字,礼义廉耻,五个字仁义礼智信,八个字“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西方文化八个字,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孙中山三民主义六个字,民族、民权、民生,一下就能记住,所以怎么来概括这个核心价值观,这个原则是清楚的,体现时代性,具有民族性,富有创造性,推动大众性。但是难点是怎么能够既涵盖传统又有现代,既有中国又有西方,还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太难太难了,涵盖不了。 于是我们的十八大就三个倡导,大家看到十八大文化部分三个倡导,这三个倡导是一个开放的,没有明确说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他用三个倡导,在文化第一个部分里面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时候,在后面最后两行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三个倡导。然后紧跟着这句话,加了一句就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表述是开放的,没有明确说这个东西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他也没说这就不是,然后跟上就说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也可能是,但又要积极培育,也可能部分是,这个学界有研究了。按照现在中宣部的说法,第一个倡导是讲的国家层面,因为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个倡导讲的是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第三个层面说的是公民层面,作为一个公民,作为一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一个解读。还有的人解读讲的是国家,集体,个人,从这三个角度来讲这三个层面,都是各种意见。我觉得这24个字是刚提出来,学术界的研究还在刚起步的过程中,当然也有一种学术意见,认为24个字还是多了,老百姓还是说不出来,还是要看那个报纸来找这24个字,还是希望能够更加概括和凝练。 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标题,清楚地标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用较大篇幅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重大任务。 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同步、两提高”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明了方向。 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并作出了全面的安排。特别是在以往强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同时,又将“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彰显出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尽管‘建设生态文明’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提出,但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专辟一章加以阐述和部署,党的十八大还是第一次。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须完成的四项任务,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有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阐述,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报告提出的“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比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比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比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比如“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等。 另外,在这一部分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建设海洋强国,这个在国际上反响也不小,特别是在周边的一些国家,包括日本,对这个很关注,当然也很担心。我觉得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永续发展,海洋强国,这样的一些理念将对中国未来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的意义与影响。总之,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述,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 六、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突破 讲党的建设历来是党代会报告的一个重点。这次将近3000万字的报告,讲党内建设有4000多字,将近5000字,近六分之一,很大的篇幅,讲了八个问题,全面论述了怎么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内建设提高到一个科学化新的水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去年7.1讲话提出来的。 在报告的第十二部分,对今后一个阶段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 一是把党的纯洁性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中。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述党的建设的主线表述是“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这就把纯洁性建设纳入到党的建设使纯洁性中来,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了更坚实的保证。 二是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曾提出学习型政党,但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是首次提出,并且将其与学习型政党并列起来,这是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目标的重要创新和显著亮点,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实现执政方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三是提出要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过去我们讲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是党执掌政权、领导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能力。这次针对党的自身建设明确提出这四种能力,反映了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对自身建设规律性的认识,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提高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 四是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过去,只是讲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次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并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放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前面与之并列,说明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也指明了加强党的建设的路径。 五是首次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来。胡锦涛同志去年在“七一”讲话中把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作为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并进行了阐述。这次报告把党管人才和人才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和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丰富的党的建设的内容,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蓬勃活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意义。 三、修改党章情况 党的十八大对党章进行了适当修改。这次党章修改工作,是发扬党内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党章修正案是全党意愿的反映和全党智慧的结晶。修改党章遵循的原则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坚持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保持党章总体稳定,只修改那些必须改的、在党内已经形成共识的内容,努力使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充分体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修改的主要内容共15条,概括起来有6个方面;一是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定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定位的内容。二是充实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三是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四是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五是充实完善了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六是对部分条文作了修改,增写了有关选拔和监督干部的内容,增写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   首先,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这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利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同时,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定位的内容。这有利于全党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   二是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一致建议,在党章中对这个根本成就作完整表述。党章修正案采纳了这个意见。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这次修改新增写的内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在党章进行完整表述,对于深化全党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性和坚定性,有重要意义。   三是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地区和部门建议,在党章中进一步强化改革开放内容的分量。党章修正案采纳了这个意见,增写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充实这方面的内容,对坚定推进改革开放有重要意义。   四是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   这方面的一个重大修改,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适应这一修改,党章修正案专门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阐述,包括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工作着力点。这样修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同时,党章修正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内容也进行了充实。   五是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   根据近些年来党的建设积累的经验和形势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党章修正案对总纲部分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作了适当修改。增写的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新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应对党面临的考验和风险,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六是对部分条文作了适当修改。   总结吸收近年来党的建设成功经验,并与总纲部分的修改相衔接,党章修正案对条文部分关于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这三条作了一些修改